md豆传媒app网址入口免费

备份栏目

您目前的位置: 管理学院» 备份栏目» 研究生培养

社会保障专业硕士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社会保障学科扎实理论基础和系统专业技能,熟练使用现代检索工具查阅本专业的文献资料,及时掌握本专业研究进展,特别是学术前沿情况;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具有较强的文献综述能力,较强的社会实践能力,具有较强的定量分析和定性研究能力;能够从事社会保障等相关领域的科研和管理工作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二、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一:社会保障理论与实务
培养内容与特色:本学科方向设置在管理学院。本学科方向顺应构建和谐社会潮流,基于现代公共管理理念,以民生热点问题为着力点,运用定量和定性研究方法,深入调查研究,探讨社会保障理论解决现实问题,研究内容定位在更广泛、更公平、更具效率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与完善。突出人口老龄化问题应对、养老保障、农民工权益保障、劳动经济理论与实务等。
 
研究方向二:就业与人力资源
培养内容与特色:本学科方向设置在管理学院。本学科方向以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为着眼点,兼顾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综合运用劳动经济学、组织行为学、教育心理学、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研究我国当前的劳动力市场和人力资源管理领域中的相关热点问题。主要的研究领域集中在:就业政策和大学生就业问题、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开发与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
叁、学制与课程设置
本学科方向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硕士研究生应修学分总分为33学分,其中公共课7学分,专业基础课12学分,方向必修课6学分,选修课(含跨专业选修)6学分,社会实践课2学分。
 
总学分
公共课
专业基础课
方向必修课
选修课
社会实践课
33
7
12
6
6
2
 
 
课程类别
 
 
课程名称
课时
开课
学期
考试
 
 
学位课
公共课
当代社会思潮与马克思主义
54
3
 
学位英语
144
4
 
 
专业基础课
公共管理理论与前沿
54
3
 
公共管理研究方法
54
3
 
公共政策分析专题
54
3
 
组织行为学
54
3
 
 
 
 
 
 
 
社会保障理论与实务方向必修课
社会保障理论
54
3
 
中国社会保障专题
54
3
 
就业与人力资源方向必修课
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与技术
54
3
 
劳动经济理论
54
3
 
 
 
 
选修课
公共经济学
36
2
 
劳动社会学
36
2
 
中国劳动经济问题研究
36
2
 
 
劳动力市场政策与评估
36
2
 
薪酬理论与管理
36
2
 
绩效考核与绩效管理
36
2
 
招聘与测评
36
2
 
培训与开发
36
2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
36
2
 
社会保障国际比较
36
2
 
社区与社会福利服务
 
 
 
电子政务专题研究
36
2
 
必修环节
社会实践课
2学分
 
一、二
叁、四
   
 
四、科研与学术活动环节
积极鼓励研究生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及各种科研活动,鼓励研究生积极参与学术交流活动,研究生在读期间应积极选听学术报告,大量阅读专业名着,并在导师指导下撰写科研论文。
五、教学与社会实践环节
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应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可利用假期在导师指导下进行,可以是导师的项目研究、可以是社区服务或社会调查、也可以是协助导师进行本科生教育与辅导,实践完后应提交一份社会实践报告。研究生达到上述要求,考核通过计2学分。
六、学位论文要求
学位论文是硕士生培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硕士生进行科学研究或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全面训练,是培养硕士生创新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要环节。硕士生应参与导师承担的科研项目,注意选择有重要应用价值的课题,学位论文要有新工作和新见解。硕士生入学后在导师指导下确定研究方向,通过查阅文献、收集资料和调查研究确定研究课题,并在规定时间完成开题报告。学位论文必须在导师指导下由硕士生独立完成,要求达到概念清楚、立论正确、分析严谨、计算正确、数据可靠、文句简练、图表清晰、层次分明,能体现硕士生具有宽广的理论基础,较强的独立工作能力和优良的学风。与他人合作或在前人基础上继续进行的课题,必须在论文中应明确指出本人所做的工作。学位论文必须采用计算机编辑和输出,具体格式参照《首都师范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格式的统一要求》。
七、在校期间科研成果要求
具体要求参照《管理学院研究生在读期间科研成果规定》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