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d豆传媒app网址入口免费

研究生培养

您目前的位置: 管理学院» 备份栏目» 研究生培养» 培养方案

2013级公共管理信息化理论与技术专业硕士生培养方案

 
md豆传媒app网址入口免费硕士生培养方案(学术型)
2013年)
 
专业:公共管理信息化理论与技术(1204Z1
方向1政府信息系统与信息安全  2、电子政务与智能决策支持
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应公共管理科学化、信息化要求的国家公共事务和行政管理高层次、复合型人才。要求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掌握公共管理和信息管理扎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复合型、应用性的知识结构。具备从事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分析的能力及熟练运用管理技术与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能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和独立承担专业技术工作的能力,能够胜任公共管理信息化领域的教学、科研、系统开发等工作。学生毕业后可以到政府、企事业单位、银行、证券等机构从事信息系统的分析、设计、开发和管理工作,也可以进一步深造攻读博士学位。
二、研究方向
1.政府信息系统与信息安全
本研究方向主要致力于政府、公司管理信息系统、政府知识管理、信息安全等方面的前沿理论与应用方面的研究。其特色在于以实际应用需求为导向,紧跟国内外信息技术系统理论的发展前沿,既注重理论研究方面的创新,更加注重研究成果的实际应用,与公司、政府联合攻关,重点关注与解决公司、政府等在信息化过程中的技术难题,并将实际研究成果应用于实际应用系统开发中。
2.电子政务与智能决策支持
本研究方向以计算机和现代技术为核心技术,以人工智能和信息管理为理论基础,紧密结合政府管理决策、政务工作信息化改造和政府绩效评估的需要,开展智能管理与决策、电子政务与绩效评估、数据挖掘与知识管理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其特色是交叉研究特色鲜明,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本着为首都和地方政府服务的宗旨,充分利用综合性大学的学科优势和智力资源,逐步形成创新成果向应用转化的优势。
 
叁、学制与学习年限
学制一般为叁年。根据具体情况,可实行弹性学制。培养年限最长不超过4年。
 
四、学分与课程设置
(一)学分
本学科方向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应修36学分,课程体系包含公共学位课、专业基础课、必修课、选修课、必修环节五大类,其中公共学位课7学分,专业基础课12学分,专业必修课8学分,选修课不少于5学分,必修环节为4学分。
总学分
公共学位课
基础课
必修课
选修课
必修环节
36
7
12
8
5
4
 
(二)课程设置
 
课程名称
课时
学分
开课学期
考试
学位课
政治理论课
50000000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6
2
1
 
500000003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18
1
1
 
外国语
500000990学位英语
72
4
1,2
 
专业基础课
20000012公共管理理论与前沿
54
3
1
 
20000001公共政策分析专题
54
3
1
 
20000002公共经济学专题
54
3
1
 
20000003政治学专题
54
3
2
 
非学位课
 
专业必修课
20000004公共管理名着选读
36
2
2
 
20000005电子政务
36
2
2
 
20000006社会保障理论与前沿
36
2
2
 
20000007组织行为学
36
2
2
 
 
选修课
*2000008社会科学研究方法
54
3
1
 
*20000009公共危机与政府应急能力建设
18
1
3
 
*12040405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18
1
3
 
12042001公共信息资源管理
18
1
3
 
12042002智能管理与决策
18
1
3
 
12042003公共信息安全
18
1
3
 
12042004知识管理与数据挖掘
18
1
3
 
20000011科研选题与论文写作
18
1
3
 
补修课
数据库基础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必修环节
教学实践
 
2
1-2
 
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
 
1
3
 
参加学术活动
 
1
1-4
 
注:选修课开课人数不低于4人;带*号为必选课;补修课为跨专业的学生必修,不计学分。
五、学习制度与具体措施
一)课程研习制度
严格执行公共课、基础课、必修课、选修课的课程体系,强化听课制度,参加相应的课程考试(主要是公共课),修完硕士研究生阶段所必需修完的学时/学分,并完成任课教师或导师指定完成的研习任务。
(二)定期指导交流制度
研究生应与导师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沟通交流,就学业进程和学术科研中的问题开展讨论探究,要求至少每月一次。
(叁)学术报告制度
研究生在读期间,每年阅读一定数量的经典着作或国内外学术名着。基础课研修完毕后,定期举行读书报告会和学术研讨会,学生要针对学习研究过程中的理论实践领域问题开展研究,形成相应学术成果。至少在公开刊物上发表1篇学术论文。
针对国内外焦点热点问题,及时开展研究和讨论。可以采取学术讲座形式,也可以采用讨论形式。具体时间由导师和学生协商确定。
(四)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答辩制度
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一般在第二学年第一学期十二月份举行。开题报告会要求导师组成员与同届研究生共同参与。开题报告不通过,则需另行确定选题并在时机成熟时组织再次开题。
学位论文答辩是获得硕士学位的必需路径,一般时间确定为毕业前当年的5月中旬。答辩的具体事项由学校研究生院和学院共同确定。
六、学位论文与学位授予
学位论文是硕士生培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硕士生进行科学研究或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全面训练,是培养硕士生创新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要环节。具体要求如下:
1.修满规定学分、完成规定科研成果的研究生,方能申请学位论文答辩。
2.开题报告需经学科组专家评审通过后,方可进行学位论文的正式写作。
3.学位论文内容应属本专业范畴,应体现专业发展的前沿理论,关注社会发展中的重大实践问题。
4.学位论文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独立完成,学位论文应符合学术规范及学术道德,应注意发挥研究生的个人才能和特长。
5.学位论文的格式参照《首都师范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格式的统一要求》。申请学位按照学校有关规定进行。
6.定稿后的学位论文由校内、外专家评审通过后方能组织论文答辩,学位论文答辩一般在第6学期进行。学位论文不能如期完成或未被通过者,按学校有关规定处理。